政策法规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埃博拉出血热专家指导意见(第一版)》

    2017-02-08 来源:付永正 发布人:付永正 浏览:

      埃博拉出血热死亡人数的不断升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进行了专题研讨,根据中医疫病理论,结合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和文献报道的临床特征,专家组认为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可分为二期,初期起病急,高热、乏力、头身痛、咽痛,多伴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第3-4天后进入极期,瘟毒迫血妄行,高热持续,出现皮疹和瘀斑以及鼻衄、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多部位出血;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少尿和厥脱等征象;大部分患者在发病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参照既往发热伴出血类疾病的中医药证治经验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制定了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导性意见,供临床参考。

      一、初期

      1、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目赤;或伴恶心、呕吐、腹泻等。

      治 法:清热、透邪、解毒

      参考方药:银翘散合升降散、葛根芩连汤加减

      银花 连翘 牛蒡子 荆芥 僵蚕 姜黄

      蝉衣 黄连 葛根 黄芩 生甘草

      加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加用半夏、藿香、白头翁、炒槐花等;肝功能损害者加用茵陈、败酱草、垂盆草、鸡骨草等。

      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系列制剂、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蕰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

      注射剂: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清开灵等注射液。

      2、气营两燔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皮肤粘膜出现皮疹或瘀斑,腹痛、腹泻或伴血便,可伴少尿,谵妄等。

      治 法:清气凉营,透热转气

      参考方药:清瘟败毒饮、升降散加减

      生石膏 生地 水牛角 丹皮 板蓝根 赤芍

      炒栀子 白茅根 白头翁 元参 黄芩 黄连

      僵蚕 蝉蜕 生甘草

      加减:尿少加用麦冬、桃仁、怀牛膝、猪苓、大黄等,谵妄、神志模糊可加用安宫牛黄丸。

      中成药:片仔癀、清开灵口服系列等。

      注射剂:血必净、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醒脑静、清开灵等注射液。#p#副标题#e#

      二、极期

      1、热入血分

      临床表现:热势不退,皮肤瘀斑加重,多出现鼻衄、呕血、咯血、血尿、便血等多部位出血。

      治 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参考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 丹皮 赤芍 生地 三七粉 白茅根

      槐花 地榆炭 仙鹤草 小蓟 炒栀子 郁金

      中成药:片仔癀、清开灵口服液等。

      注射剂:血必净、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等注射液。

      2、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出血持续不止,并出现谵妄,昏迷,四肢厥冷、面部水肿、尿少等。

      治 法:清热解毒,开窍固脱

      参考方药:生脉饮加减,冲服安宫牛黄丸

      西洋参 麦冬 五味子 青皮 黄芪 炮附子

      黄连 山萸肉 石菖蒲 郁金 玉竹

      等随症加减

      注射剂:生脉、参附、醒脑静注射液等

      附注:

      1、在预防方面,除按世卫组织发布的隔离防护措施外,鉴于初期以湿热邪毒为主还可以采用芳香避秽、健脾祛湿的方法来增强预防的效果。如以苍术、藿香、艾叶、石菖蒲、草果、白芷、丁香做成香薰、香囊;以荷、藿香、陈皮、连翘制成袋泡茶饮服等。

      2、温热病恢复期:在病情恢复阶段,多见皮疹消褪并脱屑,出血逐渐停止,以口渴、纳呆、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不适,可以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辨证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