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药文化

    【雨水节气养生指南】 食补+运动+按摩,祛湿健脾黄金期!

    2025-02-20 来源:zcy 发布人:zcy 浏览:

      雨水时节冰雪消融,降水渐增,天地间形成"阳升阴降"的转折期。此时寒湿交织,易困脾胃,出现腹胀、食欲差等问题。古医书《千金方》强调"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脾气养",此时养生需紧扣三大核心:甘淡饮食化湿浊、柔缓运动升阳气、穴位按摩疏肝脾。

    祛湿健脾黄金饮食搭配

      雨水时节,春雨携寒湿直袭脾胃,此时舌苔厚腻、腹胀便溏者剧增。饮食需以"温、甘、淡"为主,既驱残留寒气,又化新生湿浊。

      红豆薏米粥

      食材:红豆50g、薏米60g、冰糖适量。

      做法

      ① 红豆、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② 所有食材加1L水煮沸,转小火熬40分钟至软烂 。③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

      功效:改善便溏腹胀,促进消化,有助于缓解水肿、乏力问题,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应适量食用。

      春笋荠菜豆腐羹

      食材:春笋200g、荠菜100g、嫩豆腐1块、干贝5粒。

      做法

      ① 春笋切片焯水去涩,荠菜烫熟切末;  ② 干贝泡发撕丝,与笋片同煮15分钟; ③ 加豆腐丁煮沸,勾芡后撒荠菜末,淋香油。

      功效:春笋开胃健脾,荠菜和脾清肝明目,豆腐滋阴,能够清除冬季积热,预防春季目赤肿痛。

      姜枣桂圆茶

      食材:生姜3片(带皮)、红枣5颗(去核)、桂圆6颗、红糖5g。

      做法:所有材料加500ml水煮15分钟,晨起空腹饮用。

      功效:生姜驱寒温胃,红枣桂圆补血,能够提升阳气,祛除肌表的寒邪,改善手脚冰凉,经期女性尤宜,体内有热、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

    运动调养:升阳疏肝,动静相宜

      饮食调养如同为身体播撒春日的种子,而适度运动则是让阳气破土而出的关键。雨水时节湿气缠绵,单靠食疗易使湿气滞留,此时搭配升阳疏肝的运动,方能内外修兼。

      1.八段锦·左右开弓式

      • 动作要点:马步下蹲,双臂如拉弓射箭,配合呼吸(吸气展臂,呼气复原)。

      • 功效:疏肝利胆,增强肺气,缓解肩颈僵硬。

      • 频次:每日3组,每组左右各5次。

      2.晨间快走

      • 时间:日出后1小时内(避免寒湿侵体)。  

           • 强度:身体微热不出汗,步速约100步/分钟。  

      3.太极云手

      • 配合呼吸:双手画圆时吸气,下沉时呼气。

      • 作用:调和气血,缓解春季焦虑。

      运动禁忌

      • 忌大汗:过度出汗损耗阳气。

      • 忌晨练过早:日出前湿寒重,易诱发关节痛。

    穴位按摩:通络排湿,巩固养生根基

      当运动让气血畅通后,别忘记用按摩为身体“查漏补缺”。雨水节气湿邪易藏于关节里,针对性按摩既能巩固食补与运动的成果,又能将残余湿气连根拔起。

      1.腹部打圈按摩:唤醒脾胃动力

      操作:睡前平躺,双手叠放于肚脐,先顺时针打圈50次(促进排便),再逆时针50次(缓解腹泻)。

      功效:雨水湿气重,脾胃易被湿困,摩腹能直接刺激胃肠蠕动,化解腹胀、食欲差等问题。

      升级技巧:用吹风机中温档(距离20cm)吹腹部1分钟后再按摩,祛寒湿效果翻倍。

      2.足三里强脾穴:祛湿黄金点

      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凹陷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找准)。

      按法:用拇指关节用力点按3分钟,早晚各1次(饭后1小时再按)。

      功效:增强消化力,改善舌苔厚腻、大便黏马桶,老人小孩都能做。

      3.推肋排郁法:疏肝解春困

      操作:双手掌根从腋下顺着肋骨推向腹部,重点推搓有硬块或疼痛的位置,重复20次。

      最佳时间:下午3-5点,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搭配建议:按摩时闻柑橘类精油,或用热毛巾敷两肋后再推搓,能够有效化解春季情绪烦躁。